首页 氯化氢 正文

氯化氢气体和氨水喷泉实验-氯化氢与氨水

氯化氢 145

今天给大家分享氯化氢气体和氨水喷泉实验,其中也会对氯化氢与氨水的内容是什么进行解释。

文章信息一览:

怎么证明氯化氢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很大

1、那个喷泉实验就是最好的证明啊。相同的实验也可以证明氨气的溶解性很大。

2、氯化氢气体在水中溶解度很大,达到饱和溶液时又具有挥发性,可以用湿润的pH试纸放在溶液上空间,如试纸变红色说明氯化氢(盐酸)溶液已饱和。

氯化氢气体和氨水喷泉实验-氯化氢与氨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是的,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在常温状态下,水溶解氯化氢的比值高达1:500。提醒您使用时要特别注意。

4、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的主要原因是HCl在水中极易电离,离子与水形成稳定的水合离子。氯化氢的水溶液为盐酸。氯化氢化学式为HCl,一个氯化氢分子是由一个氯原子和一个氢原子构成的,是无色有***性气味的气体。其水溶液俗称盐酸,学名氢氯酸。

5、饱和食盐水中,饱和的是NaCl,不是Na+也不是Cl-。学过沉淀溶解平衡你应该知道,离子要沉淀出来,只需要它们的离子乘积大于溶度积。所以你再加入HCl进去,当Cl-增加的时候会使得Na+与Cl-的乘积变大,大于了NaCl的溶度积,那么这时候会有NaCl析出。

氯化氢气体和氨水喷泉实验-氯化氢与氨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高中化学“喷泉实验”具体内容是什么?

喷泉实验是一个富有探索意义的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实验的基本原理是使烧瓶内外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利用大气压将烧瓶下面烧杯中的液体压入烧瓶内,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如图1)。这类实验的要求是:①装置气密性良好;②所用气体能大量溶于所用液体或气体与液体快速反应。

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个演示实验,高一化学教材在讲到氨的性质时,安排了喷泉实验。由于喷泉实验的趣味性强,直观效果好,如今已超越教材中安排的喷泉实验的范围,演变成一系列的喷泉实验。

实验现象烧杯里的水由玻璃管吸入烧瓶形成红色喷泉。氨水在中学化学实验中三应用①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检验HCl等气体的存在;②实验室用它与铝盐溶液反应制氢氧化铝;③配制银氨溶液检验有机物分子中醛基的存在。人工固氮和天然固氮人工固氮 工业上通常用H2和N2 在催化剂、高温、高压下合成氨。

喷泉实验是指将充满氨气的烧瓶密封倒置于铁架台上,并通过试管与呈有酚酞的烧杯相连,会发现酚酞向上喷入烧瓶内的现象。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因此氨气溶解在酚酞溶液中的速度极快,导致烧瓶里面的压强急剧减小。而大气压强大于烧瓶里面的压强,存在压力差,因此使得酚酞溶液向上喷出。

喷泉实验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演示实验,通常在介绍氨的性质时进行。这个实验因其趣味性和直观效果而广受欢迎,已经从教材中单纯的演示实验扩展到了一系列的实验操作。

...化学实验有着重要影响.制取HCl并完成喷泉实验:(1)画出NaCl、HCl的电...

1、关键点:气体在溶液中有很大的溶解度。A、错误。CO2不溶于NaHCO3溶液,所以不能形成喷泉。B、正确。NH3极易溶于水,所以能形成喷泉。氨水为碱性,酚酞变红 C、正确。SO2与NaOH反应而溶解,由于NaOH的存在,故溶液为蓝色。即使NaOH被全部消耗,Na2SO3也是碱性溶液。D、正确。

2、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 在许多化学实验中都要用到导管和漏斗,因此,它们在实验装置中的位置正确与否均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的实验中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下面拟结合实验和化学课本中的实验图,作一简要的分析和归纳。

3、A 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溶解的气体都能进行如图所示的喷泉实验。

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有那些?

A属于酸碱中和,可以。B氨气极易溶于水,可以。甲烷不溶于水,且不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C两个都不溶于水,且不反应,不能。D二氧化硫可与氢氧化钠反应,不多说;二氧化氮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硝酸钠、亚硝酸钠和水。

喷泉实验就是利用压强差形成的,就是说只要你的气体和所放液体能反应,就能形成 可以用NH3+有酚酞的水 红色喷泉 CO2+NaOH H2S+Cu(OH)2 黑色喷泉 CO2+Ca(OH)2 白色喷泉 反正很多。相信你能想出更多。

一种气体易溶于某种溶液或能和某种溶液反应的理论上都可以做喷泉实验,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氧化钠,氯化氢和水,二氧化氮和氢氧化钠等。

NHHCl、SONO2 与水组合能形成喷泉。(2)酸性气体与NaOH(aq)组合能形成喷泉。(3)有机气体与有机溶剂组合也能形成喷泉。(4)ONH2 等不溶于水的气体,设计一定实验条件将其反应掉,也能形成喷泉。

喷泉实验问题

1、中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本来就不大,在饱和氯化钠中溶解度更小(化学平衡问题,不赘述),所以不满足条件。

2、烧瓶中充入水的体积为容积的五分之四说明烧瓶中收集的氨气的体积分数为80%。

3、B,氢氧化钠溶液太少,则烧瓶内的气体吸收得较少,压强差不够,所以大气压入的液体不够原有标准。

4、HCL只有1L,气体肯定充满整个容器,所以容器体积肯定为1L 当1L水溶解了500ml的HCL后,这1L水就已经充满了整个容器(大气压力足以将剩下的500ml压入水中)。

5、通过分析产生喷泉现象的原理,不难发现。只要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后迅速溶解,使烧瓶内压强减小。就能发生喷泉。

关于氯化氢气体和氨水喷泉实验,以及氯化氢与氨水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