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氯化氢 正文

氯化氢气体用什么方法收集-实验室收集氯化氢的方法

氯化氢 8

文章信息一览:

求氯化氢气体的制取和收集的方法

实验室制取氯化氢有三种方法:二氧化氯法、重水水解法、氯化钠与浓硫酸供热法。三种方法具体如下:盐酸主要由氯化氢溶于水来制备。而氯化氢可以通过氯气与二氧化硫在水溶液中作用来制备。反应方程式为:用重水水解氯化物(如三氯化磷、二氯亚砜等)或酰氯,可以得到含有氘的盐酸。

实验室制取HCl:浓硫酸和饱和食盐水反应。

氯化氢气体用什么方法收集-实验室收集氯化氢的方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连接好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用分液漏斗向盛有固体NaCl的烧瓶中加入浓硫酸并加热。将生成的气体用浓硫酸干燥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尾气用稀碱溶液处理,收集完毕,先折导管,再熄灭酒精灯。实验室制取氯化氢用固体氯化钠和浓硫酸起反应,不加热或稍微加热,分别生成硫酸氢钠和氯化氢。

总之,实验室制氯气的办法都围绕着一个核心:氯离子+氧化剂+酸性环境,氧化剂的氧化性不强的话还需不同程度加热。用向上排空气法或者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用饱和食盐水出去HCl气体,用浓硫酸除去水蒸气。用强碱溶液(如NaOH溶液)吸收尾气。

实验室制取:一般是用固体氯化钠和浓硫酸起反应,不加热或稍微加热,分别生成硫酸氢钠和氯化氢。实验室制取氯化氢 NaCl+H2SO4==NaHSO4+HCl↑ 然后在500℃到600℃的条件下,继续起反应而生成氯化氢和硫酸钠。

氯化氢气体用什么方法收集-实验室收集氯化氢的方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氯化氢工业制取法在化工行业制取氯化氢被称之为氯碱工业:其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是:2NaCl+2H2O==通电==2NaOH+H2+Cl2,H2+Cl2=点燃=2HCl。

请问收集HCl用CCl4还是H2O

NH3和HCL都极易溶于水,而四氯化碳密度大于水,当气体进入四氯化碳层以下,会生成气泡向上运动,一旦气泡进入水层,就会在水中溶解,但是实验操作时应当将导管插入四氯化碳层以下才能防止倒吸。倒吸实际上是由于液柱上下的气压差所致。

因为CCl4的密度比水大并且不跟NH3反应,所以可以讲NH3通入H2O与CCl4的混合溶液中,因为下层是CCl4,所以不会反应,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气体上浮后又被H2O吸收。

中间空的瓶子,短进长出,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所以最合适的是排饱和食盐水法——既可以同时满足收集两种气体的要求,同时还可以通过观察液面情况来确定两种气体的体积。甲烷和氯气可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分别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其中除一氯甲烷是气体外,其余3种均为油状不溶于水的液体。

苯(苯酚):NaOH溶液;分液(不能用溴水,生成的三溴苯酚溶于苯中)有机物(HCl):水,分液。溴水(溴):(萃取剂)直馏汽油、苯、CCl4,分液。4.液固混合体系 00(1)液体中不溶固体除去,过滤。泥沙和水的分离 000 (2)液体中可溶性固体的除去:蒸发结晶。

四氯化碳和水蒸汽的反应很弱,还要有光照的条件,当然,有机反应很复杂,不是一步就结束,所以中间也不能用等好,要用箭头的,另外,告诉你,学化学一定要严谨,不然很容易就出错的。

Ⅰ.化学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之一是将浓硫酸滴入浓盐酸中.请从下图中...

1、这是利用了浓硫酸的(氧化)性和浓盐酸的(还原)性。

2、B除去Cl2中混有的杂质气体HCl;C用排液法收集氯气;D吸收多余的氯气 Ⅰ A 铜和稀硝酸 反应物 B 水 防止NO被氧化 C NaOH溶液 防止产生的NO氧化污染环境 D 不用 A处试管内有气泡产生,铜片减少,溶液变蓝,试管上部有红棕色的气体,一段时间后B中液体排出后可以收集到无色气体。

3、写出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为了确定它的组成,某化学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提出假设:白色粉末由上述五种物质组成。实验探究:步骤1:取少量白色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步骤2:取少量由步骤1得到的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稀硝酸后,部分沉淀溶解,并有无色气体产生。

如何从溶液中提取氯化氢气体?

用沾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形成白烟。原理: NH3+HCL=NH4CL(白色雾状)。通入硝酸银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原理:HCL+AgNO3=AgCL(白色沉淀)+HNO3 (AgCL不溶于水。)检测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以上的一种或几种方法,以确定是否氯化氢气体。

饱和的盐酸溶液能溶解氯化钙。饱和的盐酸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氯化钙会逐渐溶解,因为氯化氢是挥发性的气体,氯化氢会从溶液中溢出,从而浓度降低。正是利用这种性质,可以在盐酸中加入氯化钙,用来提取氯化氢气体。

除去氯气中少量的氯化氢气体,可选用饱和食盐水。

关于氯化氢气体用什么方法收集,以及实验室收集氯化氢的方法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扫码二维码